《教育理論與實踐》是一份由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期刊,創刊于1981年,屬于北大核心期刊和AMI擴展。以下是對該核心期刊的詳細介紹,供大家參考:
一、期刊基礎信息
主辦單位: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山西省教育學會
出版周期:旬刊(每月出版3期)
ISSN:1004-633X | CN:14-1027/G4
復合影響因子:2.226
綜合影響因子:0.960
出版周期:旬刊
是否收費:否
收錄數據庫:北大核心(2023版收錄);中國人文社科核心(AMI擴展版);知網、萬方、維普全文收錄。

二、研究方向與偏好
教育政策:雙減政策、教育公平、鄉村教育振興
教學實踐:課堂改革案例(需真實學校數據支撐)
教師發展:職前培養、校本研修、跨學科教學能力
教育技術:智慧課堂、AI教育應用(忌純技術論述)
三、2025年熱點選題
1、政策方針貫徹方向
《黨的教育政策引領下的區域教育現代化推進路徑研究》
《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落地實踐研究》
2、思政教育強化方向
《“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研究》
《教師思政意識強化與教學實踐融合研究》
3、教育需求與均衡發展方向
《人口變動趨勢下城市教育資源動態配置策略研究》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教育質量提升與城鄉教育一體化研究》
4、人才培養與課程變革方向
《拔尖創新人才早期識別與培養的中學課程體系優化研究》
《新課改理念下跨學科融合課程對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的實踐研究》
5、科技賦能教育方向
《智能技術助力個性化學習的模式構建與實踐驗證研究》
《智能教育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6、教師發展與減負方向
《縣域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構建及其對城鄉教育均衡的推動作用研究》
《教師減負政策落地的監測與評估機制研究》
7、育人模式創新方向
《五育融合視域下學校特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
8、校園問題治理方向
《校園欺凌的網絡因素剖析與數字化防控體系構建研究》
四、審稿周期與接受率
審稿周期:正常審稿周期為3個月,如遇假期則審稿時間順延。若3個月未被采用,作者可改投他刊。
接受率:雖然具體接受率未明確提及,但根據期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以及投稿要求來看,接受率可能相對較低。不過,相較于一些更為頂尖的期刊,《教育理論與實踐》對于碩士學歷的作者等群體來說,投稿成功率相對較高。
五、職稱評審認可度
《教育理論與實踐》作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認可度。因此,該期刊發表的論文通常被廣泛認可為評職稱的有效依據。不過,具體認可度還需根據所在職稱評定機構的要求來確定。
(1)中小學教師
副高:認可度★★★★☆(多數省份抵1篇核心)
正高:需搭配更高水平成果(如SSCI)
(2)高校教師
講師晉升:完全認可
副教授:需2-3篇同類核心(部分985高校僅作參考)
《教育理論與實踐》是一份學術水平較高且認可度較高的期刊,適合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學者投稿。盡管其審稿周期較長且要求嚴格,但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認可度使其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選擇。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