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sci論文從完成手稿到最終接受,需要經過一個系統而嚴格的流程。整個流程嚴格而復雜,作者需要耐心對待每個階段,以下是好導師:sci論文投稿流程詳解,供大家參考:
① 選刊 → ② 閱讀指南 → ③ 撰寫稿件 → ④ 注冊系統 → ⑤ 上傳材料 → ⑥ 初審 → ⑦ 同行評審 → ⑧ 修回 → ⑨ 接受 → ⑩ 校樣 → 出版
一、投稿前準備
1、選擇期刊
根據研究方向、關鍵詞等在知網、Web of Science、Scopus 等數據庫查找合適的sci期刊。并綜合考慮選擇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開放獲取費用、是否為掠奪性期刊。
2、 閱讀投稿指南
詳細了解稿件格式(字體、行距、圖表分辨率)、必備文件(Cover Letter、版權轉讓表、利益沖突聲明)以及推薦審稿人要求。(相關閱讀推薦:985/211碩博畢業生sci論文指導)
3、準備材料
包括sci論文全文(Word或LaTeX格式)、投稿信、圖表文件、補充材料、作者貢獻聲明、利益沖突聲明等,按期刊要求整理并命名。
4、注冊賬號
在目標sci期刊官網注冊作者賬號,填寫姓名、郵箱、單位等信息,建議使用機構郵箱或國際郵箱。

二、在線投稿
1、登錄系統:進入期刊投稿系統,以作者身份登錄。
2、填寫信息:選擇論文類型,填寫標題、摘要、關鍵詞、基金資助等信息,添加作者信息并標記通訊作者。
3、上傳文件
按順序上傳:
主文稿(Word/LaTeX PDF)
圖表文件(單獨上傳高分辨率圖)
Supplementary Files(如有)
Cover Letter
4、推薦審稿人:提供3-5名推薦審稿人信息及理由,避免推薦導師、合作者或同機構人員。
5、生成PDF:上傳完成后,系統生成PDF文件供檢查,確認內容無誤后提交。
投稿后流程
6、編輯初審:期刊編輯對論文進行初步審核,檢查是否符合期刊范圍、學術規范和格式要求,決定是否送外審。
7、同行評審:編輯邀請審稿人對論文進行評審,審稿人提出接收、小修、大修或拒稿的建議,作者可在系統中查看審稿狀態。
8、編輯決策:編輯綜合審稿意見做出最終決定,作者收到編輯的決定信,說明結果及后續步驟。
三、修改與再投
1、小修:作者按審稿意見修改論文,撰寫回復信說明修改內容,提交修改稿后通常由編輯直接檢查決定是否接收。
2、大修:修改后需再次送原審稿人評審,編輯綜合新意見做出最終決定。
3、拒稿重投:稿件有潛力但需大量修改,編輯鼓勵作者修改后重新投稿。
四、錄用后流程
1、簽署協議:作者在線簽署版權協議,明確版權歸屬和作者權利。
2、校樣校對:出版社發送排版校樣,作者檢查排版錯誤、文字錯誤等,僅做微小修改,按時返回校對意見。
3、支付費用:若選擇開放獲取(OA)發表,需支付文章處理費,可能還需支付彩圖費、版面超頁費等。
4、在線發表:稿件校對完成后,以“Articles in Press”或“Online First”形式在線發表,獲得DOI號。
5、正式出版:稿件分配到具體卷期號,正式印刷出版(如有印刷版)。
通過以上系統化流程,可顯著提升 SCI 論文投稿效率與成功率。建議建立「投稿進度跟蹤表」,記錄每個環節的時間節點與關鍵動作,同時保持與導師、期刊編輯的密切溝通,確保研究成果順利發表。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