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修是論文發表sci期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同期刊對論文要求存在差異性,作者可能會多次返修才能通過發表,但也有部分經過返修也未能成功發表的。那么,sci論文的返修稿需要標紅嗎?大多數sci期刊要求作者在修改稿中對所做的修改進行標注標紅,以幫助審稿人和編輯清晰地看到修改內容,具體詳情如下。
1、期刊明確要求標紅或高亮修改
部分sci期刊(如Elsevier、Springer旗下某些期刊)會明確要求作者在返修稿中用紅色字體、高亮或下劃線標記所有修改內容,并同時提交一份無標記的清潔版本。
如何操作:使用Word的紅色字體或黃色高亮標注新增或修改的文本。(相關閱讀推薦:sci返修拒稿概率大嗎)

2、期刊未明確要求時的默認做法
即使sci期刊未強制要求,大多數sci期刊仍期望作者清晰標注修改處,尤其是針對審稿人意見的修改。這有助于編輯和審稿人快速定位變更內容。建議作者在sci論文返修過程中進行標注,無論是什么顏色,一定要讓編輯和審稿人一目了然的清楚。
3、不同sci論文返修階段的差異性
Major Revision(大修):通常需嚴格標紅或高亮修改,并詳細回復審稿意見。
Minor Revision(小修):部分期刊可能允許直接提交清潔版本,但標注修改仍是穩妥做法。
4、為何sci返修需要標紅/標注痕跡?
(1)提升審稿效率
審稿人通常需在有限時間內核查大量改動,標紅能快速引導其關注核心修改處。例如,若審稿人質疑某段數據,標紅后的修改說明可提高回復信的可信度。
?。?)規避學術風險
未標注的修改可能被誤判為 逃避修改、故意隱匿數據篡改,甚至觸發學術不端調查。例如,有案例因刪除修訂痕跡被誤判“未修改關鍵數據”導致撤稿。
?。?)體現專業態度
標紅配合 逐條修改說明(Response Letter),能展現對審稿意見的重視和學術嚴謹性,增加審稿人好感度。
強烈建議在SCI返修稿中標紅或采用其他顯眼標記方式,這是國際期刊廣泛認可的學術規范。具體操作需結合目標期刊的 《作者指南》(Author Guidelines) 靈活調整,并輔以詳實的修改說明文件。投稿前務必檢查標注的一致性和可讀性,確保所有修訂可被審稿人清晰追溯。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