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i和sci在學術評價中的權重存在顯著差異,評職稱時,發表sci論文通常比esci論文更具優勢。對于不了解esci和sci期刊的作者而言,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合的期刊投稿,今天在這里為大家簡單介紹介紹esci是sci么?以及sci與esci的區別有哪些,詳情如下:
一、esci是sci么?
esci不是SCI。
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睿唯安(Clarivate)旗下不同的期刊數據庫,esci不屬于sci,但屬于更廣泛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 Core Collection)的一部分。
esci是sci的“預備隊” ;
表現好的esci可能升級為sci;
表現差的SCI可能降級為esci;
esci在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中出現,并有影響因子(2023年)
需要注意,esci旨在收錄具有區域重要性和新興科技領域的高質量、同行評議的英文期刊,它是sci的預備階段,期刊經過進一步評估后有機會轉入sci,但目前并不屬于sci。

二、sci與esci的區別
區別1:覆蓋范圍:
sci:專注于自然科學領域,覆蓋生命科學、醫學、物理化學、農學、生物、工程等理科方向的高質量期刊。
esci:覆蓋所有學科領域,重點關注新興和正在成長的領域,收錄的是還未達到sci標準但有潛力的期刊。
區別2:期刊數量:
sci:收錄期刊數量相對較少,目前收錄自然科學9500 + 種國際性、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相關閱讀推薦:外科/心血管/胃腸肝sci期刊匯總)
esci收錄期刊數量較多,共收錄超過8500種國際刊物
區別3:影響因子
sci:期刊一般都有影響因子,是衡量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esci:收錄的期刊在2023年之前大多沒有影響因子,2023年esci收錄期刊開始獲得影響因子。

區別4:分區情況
sci:有JCR和中科院等體系的分區,分區依據期刊的影響因子等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
esci:在2024年之前沒有分區,2024年,科睿唯安的《期刊引證報告》首次將esci期刊與SCIE期刊在同一學科類別中進行排名,意味著esci與SCIE將同樣擁有分區
區別5:檢索范圍
sci:僅收錄sci期刊。
esci:包含esci期刊,部分可能升級為sci。
國內高校對ESCI的認可度存在較大差異,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多數高校:esci≠sci,認可度有限
職稱評審:通常只認sci/ssci/ahci,esci不被視為sci等效。
博士畢業/考核:部分高校可能將esci論文算作“核心期刊”或“國際期刊”,但不計入sci指標。
科研獎勵:一般無專項獎勵(sci論文通常有獎金,esci大多沒有)。
2、部分高校或學科:esci可作為補充
如果單位明確將esci列入“高水平國際期刊目錄”,則可能認可(較少見)。
在sci期刊較少的學科(如藝術、社科),esci可能被當作“重要成果”。
3、建議
評職稱/畢業慎選 esci,優先投 sci/ scie。
投稿前查學校文件,確認是否接受 esci。
綜上所述,sci和esci在學術評價中的權重存在顯著差異。sci因其嚴格的收錄標準、高學術質量和廣泛認可度而在學術評價體系中具有更高的權重;而esci則作為新興期刊的展示平臺,雖然權重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