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中科院分區,指的更多的是大類分區,其實它也分有小類分區,這也是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下面也是為大家介紹一下中科院的小類分區以及中科院的大類分區。

中科院的分區也是基于期刊的影響因子,具體方法:根據13個大類學科,分別將各大類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響因子劃分為1區(最高區)、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中科院分區的1區到4區的期刊數量不等,呈金字塔狀分布。前5%為該類1區、6%~20% 為2區、21%~50%為3區,其余為4區。
除大類分區以外,中科院也參照湯森路透JCR 分區一樣,把期刊分為176個具體學科,就是指的小類學科。 參照大類同樣的算法對小類學科區分 1、2、3、4區,但是就出現了一本期刊按中科院分區標準,大類分區和小類分區不一致的情況。也就是說,大類分區包括Top期刊,而小類分區是將期刊按照JCR已有學科分類體系所做的分區。
舉例說明一下, 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 (核酸分子治療) 的中科院分區情況,2019年最新影響因子4.115,該雜志在中科院分區中,大類屬于醫學,同時小科學分類中歸屬醫學研究與實驗及腫瘤學。目前最新的分區情況是,醫學2區,醫學研究與實驗3區,腫瘤學3區 。也就是大類屬于2區,小類屬于3區,出現以上所說的分區不一致的情況。
其實JCR分區也只是其中一項評價期刊的指標,我們最常看的是中科院的大類分區,除非特別指定小類分區,所以大家不必過于糾結這個問題。
以上就是對中科院小類分區以及大類分區的相關介紹,最后這里大家也是還可以具體的了解一下sci分區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的區別,希望對您認識sci分區有所幫助。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