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干旱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它造成的災難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那么與干旱相關的學術期刊有哪些呢?

《干旱氣象》(季刊)創刊于1958年,是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學會干旱氣象學委員會主辦的反映我國干旱氣象科學研究進展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有關干旱氣象及相關領域學科有一定創造性的學術論文、研究綜述、簡評,國內外干旱氣象發展動態綜合評述,學術爭鳴以及相關學術活動報道等。反映干旱氣象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進展,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為西部大開發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干旱區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土壤學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84年,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干旱區水、土、生物、氣候和環境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論文、專論綜述和評論、研究方法和新技術應用、學術討論與爭鳴、國內外學術動態、論壇以及干旱區新書介紹等。著重刊載全球變化的干旱區響應、內陸水循環與水資源、干旱區脆弱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對策、綠洲生態系統建設、綠洲學科發展等干旱區基本科學問題,以及沙漠改造利用等成果。
《干旱區地理》創刊于1978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地理科技類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干旱區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具體包括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干旱區生態與及其生態系統建設及植被恢復、水文與水資源,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變化、全球變化、氣候、氣象、災害與防治、干旱區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等,
《干旱環境監測》創刊于1987,是全國較早的環境監測類專業刊物。本刊以提高環境監測水平,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素質為宗旨,積極介紹環境監測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同時還涉及環境管理、環境綜述、環境監測實用技術和方法等內容。本刊面向全國廣大環保工作者和大中專院校師生,尤其對廣大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具有參考價值和實用意義,在長期辦刊工作中,本刊逐漸形成了以環境監測包括生態環境監測內容為主,環境管理、環保實用技術和方法等其他環保內容兼顧的特色,力爭做到科學、創新、實用。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