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是北核。《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1959年創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刊號 22-1342/R,國際刊號 1671-587X。

立足于“尊重科學、鼓勵創新、弘揚學術、追求卓越”的辦刊理念,堅持“遵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的辦刊政策及法規,報道醫學科學研究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和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的辦刊宗旨,以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為發展目標。
設有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醫學、影像學、調查研究、方法學和綜述等欄目,以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論著為主,兼顧其他體裁的文章,綜述類論文原則上以約稿為主。
征稿簡則
1.學術要求
稿件必須是未經正式發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醫學科學研究學術論文。稿件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文字簡練,層次分明,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圖表規范、清晰、明確。來稿應有省級及省級以上基金項目資助(國家級基金資助項目論文優先發表)。根據《著作權法》規定,文責自負。對被錄用稿件,本刊有刪改權,結構性修改有違原意處與作者磋商,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時注明。本刊已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萬方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科技論文在線、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優先數字出版平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荷蘭《醫學文摘》(EM)、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動物學記錄》(ZR)、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等國內外十余種文摘期刊及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收錄,請在投稿時聲明,否則將視為同意收錄、上網和文摘刊物摘引。
2.投稿方式
作者登錄《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網站在線投稿系統或直接登錄《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期刊協同采編系統在線投稿。錄用的稿件按基金項目級別和投稿時間先后順序安排刊期;未被本刊錄用的稿件予以退稿,并說明退稿原因;退修的稿件逾期2個月未修回者視為自動撤稿。編輯部收到稿件3個月內通知作者稿件處理結果(學術觀點有爭議或交叉學科需經不同學科專家審查的稿件除外),作者可通過本刊在線投稿系統、關注本刊微信公眾號或電話查詢稿件審理情況及進度。來稿錄用后根據版面數量與彩圖數量收取版面費,來稿(除會議專刊等另有約定外)刊出后酌付稿酬(已含光盤版和網絡版稿酬),并贈送當期雜志。
3.格式要求
論文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具體到教研室或研究室)、所在國家、地區及郵編,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正文(包括前言、材/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基金項目資助單位全稱和項目批準號,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及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作者信息(姓名、職稱、固定電話和E-mail信箱),其中基金資助單位全稱和課題號、第一作者簡介、通信作者聯系方式放于首頁地腳位置。文章篇幅(含圖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論著6 000~10 000字,臨床醫學、影像學、調查研究和方法學論著6 000~8 000字,綜述8 000~10 000字。
4.中英文摘要、關鍵詞和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
論著的摘要應采用報道性文體,按結構式摘要格式書寫,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以600~1 000字為宜;綜述的摘要應采用報道-指示性文體,不必寫成結構式,以400~600字為宜。關鍵詞3~6個,以《MeSH》中的主題詞為主。英文摘要和關鍵詞必須與中文相對應。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從《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中選定。
5.物理量、單位及符號
來稿中使用的物理量、單位及符號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定標準》(新版);外文字母必須分清大小寫和正斜體,上下角標字符的位置應明確,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和符號應在第一次出現時特殊標明。
6.表和圖的使用
表格采用“三線表”形式隨文排列,內容不應與文字重復;統計圖(線圖、條圖、散點圖)的內容不應與表格和文字重復,縱橫兩軸比例以5∶7為宜;彩色照片應清晰,黑白照片應反差鮮明,應以箭頭標注觀察目標。
7.參考文獻
來稿應引用必要且較新的文獻,建議論著的參考文獻為20~30篇,綜述的參考文獻為40~50篇。著錄格式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執行。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