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社會發展》簡介
《經濟與社會發展》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雙月刊)2003年創刊,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思想性、理論性、學術性及實用性的辦刊原則,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立足廣西,面向實際,堅密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為政府決策服務,為改革發展服務”作為辦刊的宗旨?!督洕c社會發展》主管單位:廣西社會科學院,主辦單位:廣西社會科學院,國內統一刊號:45-1319/C,國際標準刊號:1672-2728
《經濟與社會發展》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收錄
《經濟與社會發展》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257;總被引頻次:157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81;綜合影響因子:0.120
《經濟與社會發展》欄目設置
廣西發展、經濟探索、政治理論、法學研究、哲學思想、文史天地、教育園地。
《經濟與社會發展》投稿須知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2016 年《經濟與社會發展》雜志02期論文目錄:
戰后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對社會變化的意義 王涌;
雙元創新搜尋、競爭強度與企業創新績效關系研究 張曉棠;安立仁;
文化創意產業推進桂林旅游轉型升級的思考 寧常郁;
淺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北海文化旅游的開發策略 陳邦瑜;
基于博弈論的國有企業領導集體決策行為研究 趙妮妮;
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研究述評 羅云;
全球化視閾下市場“經濟人”與“道德人”關系探析 張貝;王愛云;
論文投稿:戰后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對社會變化的意義
【摘要】:戰后兩個德國經濟發展都做到了與政治的同步,但是,之間又有著根本區別:一個以政治為先,經濟為政治服務;一個以經濟為先,政治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后者由于沒有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由此引發了世界范圍內對德國經濟模式的關注。所謂德國經濟模式有其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政治方面就是"市場+秩序"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經濟方面有四個要素:以制造業為中心的優勢經濟結構,以均衡為中心的企業治理模式,擁有高素質的勞動力,注重創新、技術和質量。二德之間不同的經濟道路和結果引發了不同的社會結果,使得各自擁有不盡相同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問題。最終,雖然聯邦德國的經濟和社會模式脫穎而出,但統一后遺癥以及新的國家環境使統一后的德國迫不得已走上了一條與之前有所不同的經濟道路,經濟領域中的這個新變化立刻在社會結構方面引發了相應的嬗變。如何看待這些變化,這是當代德國研究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關鍵詞】: 民主德國 聯邦德國 經濟與政治同步 德國模式 社會結構
①本頁面非期刊官網,不以期刊名義對外征稿,僅展示期刊信息做參考.投稿、查稿,請移步至期刊官網.
②如果您是期刊負責人且不想本平臺展示期刊信息,可聯系在線人員予以刪除.
③如果需要學術咨詢服務可以聯系學術顧問了解.
不成功退款,無后顧之憂,風險服務升級。
資質許可齊全,合規經營,用戶權益有保障。
刊物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可查,抵制假刊、增刊。
交易均通過對公賬戶,資金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