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外語》(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創始人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宗炎教授和桂詩春教授。先后負責編輯工作的有著名的語言學學者何自然、張達山、錢冠連、黃建華、寧春巖、王初明等教授。現任編委會主任為桂詩春教授、副主任為何自然教授,主編為冉永平教授。
《現代外語》曾為外國語言文學方向的期刊,為推動我國的語言學、外語教學、翻譯和文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1997年,《現代外語》被確立為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性學術期刊,并按照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國際刊物的慣例編輯出版,實行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制度。
《現代外語》秉承“重質量、顯特色、引領學術”的辦刊宗旨與目標,以發表具有獨到見解的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原創性研究論文為特色。主要刊登以下領域的理論性、實證性和綜述性論文:理論語言學、語音學、音系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語言測試、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詞典學等。此外,還刊登介紹相關學科最新動態的新書評介。所刊登的文章力求具有獨立的見解和理論創新,能夠對該研究領域有新的貢獻。
《現代外語》以公平、公正、對讀者負責和對學術負責為原則,堅持學術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刊方向,嚴格實行“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制度”,以打造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名刊為目標,力爭在國內外學術界贏得更佳的聲譽。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首屆全國百佳社科學報、廣東省優秀學報、“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語言學類來源期刊“美國教育信息資源數據庫”(ERIC)收錄刊物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語言學、綜述、書評
一、本刊稿約
1.《現代外語》為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學術期刊,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承辦,《現代外語》編輯部負責編輯,每年四期(2014年起改為雙月刊)。
2.歡迎以下領域的理論性、實證性和綜述性論文:理論語言學、語音學與音系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語言測試、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詞典學等。此外,歡迎介紹相關學科研究的前沿動態或綜述、新書(最近2年內)評介。研究類文稿控制在9000字左右,前沿研究動態/綜述類文稿在8000字內,書評類文稿不超過4500字。
3.尤其歡迎具有獨到見解的原創性研究。
4.稿件審選及錄用:
(1)參照國際慣例,實行全程匿名評審制度,并根據同行專家評審意見決定錄用與否。
(2)力求高效率處理稿件,實行作者網上投稿、網上查稿等。投稿3個月之內若未接到稿件修改意見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5.對錄用的稿件,本刊不付。屆時將寄送作者該刊2份。
6.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費用。
二、主要欄目包括:
1.語言學:涉及語言學主要分支研究。
2.二語研究及其應用:涉及二語或外語的相關研究,如語言習得、語言測試、語言教學與學習、教師發展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3.前沿研究及述評:涉及學科研究的前沿動態、最新發展與趨勢、研究綜述等。
4.書刊評介:近2年的外文原版專著內容介紹和評價,突出重點信息及新內容。
三、稿件格式
1.文稿結構
(1)中文題目、中文提要(200-250字左右)、中文關鍵詞(3-5個);英文題目、英文提要(120-150詞左右)。提要應是全文的要點,力求客觀,應避免自我評價性語言。具體要求請參照本刊2005年第1期的“論文提要撰寫要領”。
(2)正文
(3)參考文獻
(4)(附錄)
2.正文格式
(1)正文章節標題或小標題獨占一行,且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從1開始)表示,形式為:1.1.11.2……2.2.12.2……
(2)正文一律采用腳注(腳注宋體6號);
(3)正文行文中非漢語姓氏一律使用外文原文;
(4)例句編號用(1)或(1)a,(1)b的形式;
(5)重要術語如果首次在國內語言學期刊上出現,隨后在括號中附上外文原文,但同一術語不要重復出現。
3.括號要求:
正文、文尾、腳注等中的所有括號,無論括號中是外文還是漢語,一律采用英語格式(TimesNewRoman)下的括號。
4.文內引用文獻和文尾參考文獻格式:
(1)文內夾注的參考文獻放在括號內,作者名與年份之間空一格、不加逗號,如(Chomsky1991)、(Wilson1991:28-80)、(Adams1990;Bates&MacWhinney1982,1989;Miao,Chen&Ying1984)、(王力1982;趙元任1979);三個作者的,第一次出現需全部列出,第二次則用etal.,如(Miaoetal.1984);三個以上作者的,全部用etal.如(Casellietal.1995)。但文尾參考文獻若涉及三個以上作者,需全部列出作者。文內與文尾的參考文獻中,多個作者之間統一使用&(不用and),如(Bates&MacWhinney1982)。
(2)文尾的參考文獻不要包括文中沒有引用的文獻,但應將引用的文獻全部列出,不要遺漏。外文文獻在前,以作者姓氏的字母為序;中文在后,以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為序。
(3)文獻類型的字母標識:[M]為專著,[C]為論文集,[A]為論文集中的論文,[N]為報刊文章,[J]為期刊文章,[P]為未出版或未發表的會議論文,[OL]為網絡論文,[D]為碩博士學位論文,[R]為報告,[CP]為計算機程序,詞典為[Z]。
(4)英文專著名、英文論文集名、英文期刊名、英文詞典、(英文)碩博士學位論文名等采用斜體,且首字母需大寫,但英文論文集和英文期刊中的論文名的首字母不需大寫;會議論文和網上論文都不需大寫首字母。
(5)中文專著名、中文論文集名和中文期刊名都不加書名號(《》)。
(6)詳見以下“參考文獻”樣例:
四、網絡投稿步驟
本刊實行網上投稿和網上稿件審理,請作者勿將稿件郵寄到編輯部或轉交給任何個人。投稿步驟如下:
1.在左上角“在線辦公系統”中點擊“作者投稿”。如果是初次投稿,請先注冊,記住“用戶名”和“密碼”,以便作者再投稿和查詢稿件處理進程。
2.按照提示進行操作。由于本刊實行稿件處理的全程匿名制度,因此投稿時請刪除稿件中作者的中英文個人信息,包括通訊地址、課題信息等,審稿通過后再添加,不然會被退回修改后重投。
五、審稿流程和時間(假期除外)
本刊不以職稱、學歷、單位等標準判定論文質量,實行“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度”。具體流程及大致時間:
1.一審(1-2周):退稿或退修/修改再投(進二審),或同行專家外審(進三審)
2.二審(1-2周):退稿或退修/修改再投(再二審),或同行專家外審(進三審)
3.三審:同行專家外審(2周-1月左右):修改發表,或修改再審/復審,或退稿
4.四審:編輯部終審,并通知作者(1-2周)
注:(1)在以上的審稿各階段,編輯部發出通知后,作者才可能看到審稿意見;
(2)請作者認真對待“退修意見或復審意見”,以提高修改后的論文質量。
①本頁面非期刊官網,不以期刊名義對外征稿,僅展示期刊信息做參考.投稿、查稿,請移步至期刊官網.
②如果您是期刊負責人且不想本平臺展示期刊信息,可聯系在線人員予以刪除.
③如果需要學術咨詢服務可以聯系學術顧問了解.
不成功退款,無后顧之憂,風險服務升級。
資質許可齊全,合規經營,用戶權益有保障。
刊物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可查,抵制假刊、增刊。
交易均通過對公賬戶,資金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