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技術》(雙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中國科學院聲學所東海研究站、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上海市聲學學會和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726研究所合辦的學術性刊物(香港聲學學會協辦),國內外公開發行,已被《中國物理文獻》數據庫收錄,是《中國科技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并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2004年3月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4月經專家評審,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并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四版)。本刊專業范圍包括:超聲學、生物醫學超聲學、電聲學、水聲學、海洋聲學技術、建筑聲學、噪聲控制、生理和心理聲學、聲信號處理、換能器和聲系統等。凡有關上述專業內容的科研論文、實驗報告、綜述評論、研制總結、使用經驗等等,均歡迎向本刊投稿。
《聲學技術》2001年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評優活動中榮獲執行優秀獎,被中文核心期刊(2004)收錄。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SA 科學文摘(英),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哥白尼索引(波蘭),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
水聲學、超聲學、噪聲、噪聲效應及其控制、結構與建筑聲學、聲學測量與信號處理、物理聲學、綜述
1、《聲學技術》來稿內容和文字要簡明精練,引用的數據要有充分依據。名詞、術語、符號、計量單位要使用國家標準,一般研究報告不超過5千字,研究簡報及經驗交流約2~3千字,簡訊1千字以下。論文和報告應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并附3~8個中英文關鍵詞或主題詞。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及所在單位的英文名稱,請打印或書寫清楚。?
2、《聲學技術》文中插圖請按制圖要求用計算機繪制,必須粗黑清晰,以便直接制版。圖以長70mm、寬60mm為宜,比例不要太懸殊,一式兩份。圖中的文字和符號用漢字注明,圖題、圖注請用漢字標注,單位名稱請用符號書寫(例:時間/s、速度/(m﹒s-1))。曲線圖應標出各坐標軸的變量和單位。?
3、《聲學技術》稿件請一式兩份(一份原稿,一份可交復印件)或通過E-mail傳送到本編輯部,文中如有插圖,應將插圖的位置以方框示出或給出,寫明圖序,并用中文標注圖題和圖注。?
4、西文字母、數學公式和符號務請打印清楚,上、下足標需分清層次,變量用斜體,矢量和矩陣用黑斜體,單位用正體,易混淆的文種、大小寫請注明。?
5、參考文獻擇重要的列出(除綜述報告外最多不要超過8篇),要用數字表示順序,并按出現次序列在文末,在文中右上角以方括號中的數字表示。參考文獻按原文寫出,期刊的寫法為:作者的姓名.題目.雜志名稱,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訖頁數。參考書的寫法為: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迄頁數。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引用。?
6、來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兩投。本部收到稿件后7天內函告作者稿件的登記編號。稿件經專家審閱后如需請作者修改,請作者修改后寄回編輯部時,請將審稿意見書、原稿、修改稿等寄回,并附一份對審稿意見的答復或修改說明。提出審稿意見及刊用與否在2個月內答復作者。因編輯部人手少未被刊用的稿件恕不退還,作者請自留底稿。?
7、來稿請寫明作者本人的工作單位、地址、郵政編碼及E-mail地址以便聯系,另因統計的需要請附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慣、職稱(或XX研究生)、從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
8、稿件一經刊用,即按規定付給,并寄贈當期刊物兩冊。我們熱烈歡迎廣大聲學 科技工作者及高校師生向本刊投稿。
①本頁面非期刊官網,不以期刊名義對外征稿,僅展示期刊信息做參考.投稿、查稿,請移步至期刊官網.
②如果您是期刊負責人且不想本平臺展示期刊信息,可聯系在線人員予以刪除.
③如果需要學術咨詢服務可以聯系學術顧問了解.
不成功退款,無后顧之憂,風險服務升級。
資質許可齊全,合規經營,用戶權益有保障。
刊物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可查,抵制假刊、增刊。
交易均通過對公賬戶,資金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