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選刊、了解學術期刊級別、文章快速錄用和發表方案
貴州六盤水過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稱,是典型的以煤炭產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雖然還沒有被劃歸資源枯竭型城市,但鑒于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已經陷入產業轉型的困境,自2005年獲得“中國涼都”稱號以后六盤水就力求以發展旅游產業的形式謀求經濟轉型。文章介紹了六盤水的發展情況以及發展旅游業所面臨的優勢與潛力,并找出了六盤水旅游產業所遇到的問題與相對應的政策建議。

《旅游科學》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旅游學術研究專業期刊,由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主辦,雙月刊,每年6期,雙月末出版。本刊始終保持著嚴謹的學術內涵和樸實的編輯風格,注重旅游理論與應用研究,反映學術動態,關注行業焦點。本刊由國內旅游資深學者和海外華裔教授擔任編委,自創刊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深受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業界廣大讀者的好評。榮獲2004-2006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報”,上海市精品社科學報。
資源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發展水平下一切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客觀存在,而經濟學上的“資源”一詞,更多是與“生產要素”是等價的。從古至今,資源一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現代文明前進的基本動力。然而,從 20 世紀中葉開始,國內外眾多資源型城市在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領域遭遇發展困境,使得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問題逐漸得到了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貴州六盤水過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稱,是典型的以煤炭產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雖然還沒有被劃歸資源枯竭型城市,但鑒于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已經陷入產業轉型的困境,自2005年獲得“中國涼都”稱號以后六盤水就力求經濟轉型。六盤水擁有獨特的氣候旅游資源,故而相比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說,六盤水擁有更多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
一、六盤水的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六盤水市位于貴州西部烏蒙山區,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1964年,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國家計委和煤炭工業部經過調查對比,決定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盤縣、水城三縣境內建立煤炭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專名由此而得。接著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后改特區)作為煤炭基地相繼成立。過去30年,六盤水一直被定位為標準的由煤炭、鋼鐵等資源型主導產業為支柱產業的資源型城市。自2004年以來,六盤水的旅游產業發展一直在穩步提升。2005年,六盤水獲得了國家認證的“中國涼都”稱號,自此旅游業才作為六盤水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而得到重視。2004~2014年間,六盤水的旅游總收入從1.53億元增加到了57.27億元,旅游收入占總GDP的比率由0.92%提高至5.49%。2016年,隨著國際夏季馬拉松、冬季人造滑雪、特色古鎮等旅游項目趨于穩定,六盤水的旅游總收入達到124.65億元,旅游收入占總GDP比重達到9.49%,接近10%的大關,國內接待的旅游人次達到1901.41萬人,比2015年度增加了52.11%。由數據可以看出,旅游業在六盤水的發展是極具潛力及優勢的。
近年來,圍繞全域旅游著力打造山地大健康旅游產品體系,建成牂牁江湖濱旅游度假區、野玉海國際山地旅游度假區、烏蒙大草原旅游景區、梅花山旅游景區等10余個重點旅游景區,其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3個、省級旅游度假區3個,還建成了玉舍滑雪場等4個中國緯度最低的滑雪場。最后,六盤水具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市內44個少數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有盤州彝族山歌、盤州布依盤歌、六枝梭戛苗族蠟染技藝、水城南開苗族蘆笙技巧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彝族火把節、苗族跳花節、回族開齋節、仡佬族吃新節等豐富多樣的節慶文化。建有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六枝梭戛苗族風情生態博物館”、中國第一個彝族文化園“海坪彝族文化園”、中國最大的布依族銅鼓“月亮河布依族銅鼓”。
二、六盤水在旅游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雖然六盤水的旅游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今的六盤水旅游產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1. 六盤水的旅游產業起步相對滯后,與貴州其他熱門旅游地相比,六盤水的旅游產業仍有不小的差距。傳統的貴州旅游圣地如黔東南、安順、遵義等,不僅旅游地擁有品牌效應,其旅游產業的起步比六盤水早,如今的發展也比六盤水純熟。與其他地級市的市場競爭在未來六盤水旅游產業的發展之路上勢必會成為不小的挑戰。
2. 文化內涵挖掘不足。例如,以“民宿”為主的旅游活動主要集中在“地域的飲食文化以及住宿中”。產品高度均質化,沒有當地農村特色和新設計。與開發這種小型“農家”的方式類似,農業旅游中個性化管理較為缺乏。實現專業化組織建設非常困難,造成資源與資金的合作不夠。龍頭企業的龍頭作用不夠,文化內涵不足。挖掘是不夠的,發展的形式是獨特的,功能不強。這將當地的農業旅游發展限制為一個小品牌,無法形成集聚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 旅游支持基礎設施落后。一是景區內的道路交通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郊區農村地區。道路狹窄,高峰時段經常發生交通堵塞。二是在風景區的小型停車場,游客中心服務不到位,沒有道路標志,公共廁所環境旅游,商業和娛樂設施落后,建設質量差。三是農業景觀提供的大部分住房和食物供應都是基于家庭服務而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健康檢查。游客收到的服務,健康和安全沒有得到有效提供。
4. 當地旅游與其他產業未能協調發展。當地以眼前利益為重,忽視可持續旅游發展的整合。例如,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文化資源的經濟潛力已成為各方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政府忽視了其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問題。一些盲目而廣泛的發展導致了一些高質量的文化資源正在遭受破壞,比如拆除古建筑和具有各種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村,以及與環境不相容性的程度低層建筑的修建,造成部分古城失去了獨特的歷史底蘊。
三、對六盤水旅游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高水平的政府旅游設計的進一步完善
在旅游開發方面,政府需要改變現有的旅游管理形式,以防止由于系統僵化和功能重復導致的低效率。通過保持清晰的思路和規劃,政府也需要尊重市場規律,避免出現一時興起蹭熱度或單純的為了獲得政績所進行的短視行為與重復建設,讓六盤水地區的旅游業得到較為平穩快速的發展。
(二)旅游品牌的進一步打造
旅游品牌的完美形象不僅取決于對于品牌的推廣,還取決于對品牌內在價值的探索。在品牌推廣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建議引入使市場導向模式,比如主題節慶活動,邀請行業組織參觀,促進有組織的旅游,以實現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等現代工具與本地旅游展覽的較好融合。挖掘旅游品牌的價值的根本。關鍵是在梳理和定位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制定差異化的總理念。六盤水地區現階段雖然有“消夏文化節”、“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等特色品牌旅游項目,但市內AAAA景區僅有三個,無AAAAA景區,與周邊的其他地級市如安順、黔西南等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對此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另外,六盤水的市容市貌、居民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對于旅游人才的引進與專業培訓也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
(三)加強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
2015年,“旅游,互聯網+”這一理念被提出,研究認為旅游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為旅游業發展前景帶來信心,為旅游業發展開啟了新視角。除了“旅游,互聯網”外,旅游業還可以與文化及文化創意產業融合,與鄉村、農業融合,與房地產、工業等相融合。比如,六盤水非城鎮區域的農村條件很適合將旅游與農業相結合,開展“農家樂”或者“避暑山莊”式的休閑旅游活動,既能優化旅游體驗,又能刺激周邊農業的發展,達成雙贏。又例如滑雪、滑翔等新興旅游項目的興起可以與六盤水的旅游裝備制造業結合起來,拉動制造業的發展。
(四)進一步完善旅游信息技術
旅游信息化的理念取決于提高游客質量和多樣化的客觀現實。旅游信息技術不僅包括為旅游資源、企業和人才建設數據庫,還包括建設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的專業門戶。建立高效,適宜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景區,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相關行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調工作。利用微博等新興技術和智能導航系統可用于景區景觀建設和品牌推廣,贏得市場和客戶的青睞。
參考文獻:
[1]傅利平,王中亞.資源詛咒與資源型城市[J].城市問題,2010(11).
[2]魯金萍.廣義“資源詛咒”的理論內涵與實證檢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01).
[3]齊建珍.資源型城市轉型學[M].人民出版社,2004.
[4]李樹梅.貴州資源枯竭型城市避暑旅游發展的問題與對策——以六盤水市為例[J].中國市場,2016(30).
[5]胡曉晶,李江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旅游產業升級研究——以六盤水為例[J].資源與產業,2012(02).
硬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