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選刊、了解學術期刊級別、文章快速錄用和發表方案
關鍵詞:檔案學;跨學科;理論研究;學科發展
作者:王彩虹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
摘 要:面對數智化變革浪潮,傳統檔案學理論體系難以為繼,亟須在多學科視角下重塑檔案學知識譜系和學 科范式。在分析數智時代檔案學學科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先從技術驅動、管理變革、需求牽引等維度剖 析檔案學理論變革的時代動因。接著探討了檔案學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路徑,并通過審視檔案學元理論、基礎 理論的創新圖景,構建與時俱進的檔案學知識體系與學科框架,以期為檔案學理論變革和創新發展提供學理支撐。
在數智化浪潮的推動下,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進程持續加快,作為社會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 領域,檔案管理面臨數智化變革發展的時代考驗,也引發了檔案學學科范式的系統性變革。檔案學界高度關注信息 技術對檔案學理論、方法、應用的影響,強調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計算檔案學作為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 檔案學等多學科交叉形成的新興領域應運而生,是大數據時代對傳統檔案學研究范式轉變的積極回應,該學科提出 將計算方法、數據分析應用于檔案的處理、分析、管理等流程中,開辟了檔案學發展的新藍海。近年來,我國檔案學 界也開始在數字人文、計算檔案學、檔案數據治理、智慧檔案館等領域進行探索 [1] ,為檔案學科與相關學科的交叉滲 透與融合發展提供了實踐基礎。
然而,目前檔案學跨學科理論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理論基礎薄弱,研究內容分散,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為檔 案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發展態勢、互動機理和影響效應尚不明晰。鑒于此,亟須立足數智時代國家戰略需求和檔案 事業發展變革,系統梳理檔案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態勢,厘清跨學科視角下檔案學理論體系的演進脈絡,探究檔 案學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與未來方向,為推進檔案學學科建設與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谝陨涎芯勘尘埃疚?系統梳理了檔案學理論研究的跨學科交叉動因,探究了檔案學與數據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多元融合路徑,聚 焦檔案數據智能范式等前沿交叉領域,審視反思檔案學元理論、基礎理論,從而探索構建與時俱進、特色鮮明的檔案 學理論體系,以期為檔案學理論創新發展提供啟示與借鑒。
1 檔案學理論研究的學科交叉動因
1.1 數智時代新技術環境催生檔案學理論變革
作為社會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陣地,當前檔案領域的管理對象向數據化躍遷,檔案資源形態由“電子態” 向“數字態”“數據態”加速轉變,數據日益成為檔案管理服務的核心資源。檔案業務流程智能化再造,人工智能、 區塊鏈、5G、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檔案采集、整理、編目、檢索、利用等業務環節廣泛應用,推動檔案管理流程從人 工化、電子化走向自動化、智慧化。此外,檔案管理服務范式實現了數智化升級,通過數據匯聚共享、智能化分析挖 掘,實現海量檔案資源一體化管理與檔案知識化檢索利用,不斷提升檔案治理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在數智化浪潮 的推動下,檔案學理論研究范式面臨重塑,亟須順應技術革命、產業變革、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深化學科交 叉融合,推動理論創新。
1.2 檔案管理模式變革驅使檔案學學科范式更迭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檔案館建設不斷深化,數字檔案資源在線匯聚、融合、共享,數據成 為檔案管理的新底座和新動能 [2] 。面對檔案管理從實體到數字、從封閉到開放、從分散到聚合的轉型升級,檔案學學科范式亟待更新迭代。一方面,檔案學研究對象向檔案數據延伸,如何實現檔案大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應用, 成為當下的新興研究主題。另一方面,檔案管理理念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需依托數據驅動、智能賦能,創新 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因此,檔案管理對象和模式的數字化變革,為檔案學學科范式演進注入了新動力,推動檔案學 理論創新,為破解新時期檔案事業改革發展的現實難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支撐。
1.3 多學科交叉融合催生檔案學理論體系重構
檔案學作為一門以數據資源為主的綜合性與應用型學科,與歷史學、管理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有著天然的聯 系。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推動下,多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當今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的主要趨勢。一方 面,數字人文、智慧史學、計算社會科學、智慧圖書館等新興交叉領域不斷涌現,多學科研究視角與方法為人文社會 科學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開放科學、開放獲取、實時共享、公眾科學等新科研范式蓬勃發展,推動傳統科 研組織模式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協同。面對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時代潮流,檔案學亟須拓寬學科視野,推進與 其他學科的深度交叉,實現本學科理論的創新和知識增長。由此得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檔案學理論體系重構提供 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學科互鑒、知識遷移、方法契合,能催生出檔案學理論范式的深刻性變革和創新性發展,為 服務國家戰略、引領檔案事業變革、提供公共服務給予理論方面的滋養。
2 檔案學理論研究的多學科融合路徑
2.1 檔案學與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的交叉滲透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據已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 五大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智慧社會、數字治理等數智新業態蓬勃興起。面對數據驅動的時代變革,檔案學理論研究 范式正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與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加速交叉融合的新趨勢。一方面,數據科學理論方法為檔案學 研究提供了新視角與新路徑。數據科學是研究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可視化、解釋和應用的科學,其理論方 法正廣泛滲透至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在檔案學研究中引入數據科學理念,可突破檔案載體屬性和內容屬性的傳統認 知,聚焦檔案數據要素的流動規律、價值機理、應用場景等,拓展檔案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 知識圖譜等計算機科學技術為檔案學研究注入新動能。檔案學研究引入智能計算理論,可突破檔案采集、整理、編 目、檢索等業務流程的時空限制,實現檔案資源的自動化采集、智能化處理、關聯化檢索和精準化服務。
2.2 檔案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跨界融合
在新文科的時代背景下,檔案作為重要的原始歷史文獻和社會記憶載體,其人文價值、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日 益凸顯。面對信息技術與人文科學深度交融的新形勢,檔案學理論研究亟須與相關人文社科展開跨界對話,以開闊 的視野審視檔案在人類文明傳承、社會治理創新、公眾情感凝聚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3] 。一方面,檔案學需要借鑒歷 史學、文獻學的理論方法,深化檔案文獻資源的整理研究。檔案學研究要立足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 用系統論、信息論等理論,對檔案的形成背景、編纂體例、文獻價值等進行系統考證,揭示其歷史規律和時代特征。 另一方面,檔案學需吸收社會學、管理學的前沿理念,拓展檔案資源的社會功用。檔案學研究要立足社會系統理論、 治理理論、創新理論等視角,深入分析檔案參與社會治理、服務民生保障、助推創新創造的實踐路徑和實現機制。例 如,在學生檔案管理領域,檔案學需融合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探索學生檔案在教育評估、個人成長記錄及心 理輔導等方面的應用與管理策略。
3 跨學科視角下檔案學理論體系的重塑
3.1 檔案學元理論、基礎理論的審視與反思
檔案學元理論涉及學科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宏觀命題,是檔案學理論體系的最高層次和邏輯起點。長期 以來,檔案學元理論主要圍繞檔案的概念內涵、檔案的屬性特征、檔案管理目的等基本問題展開。然而,大數據時代 檔案形態向數字化、數據化拓展,對傳統檔案學的元理論形成較大沖擊。一方面,大數據歸檔引發檔案概念內涵的拓 展。數據成為新的檔案形態,流程數據、交易數據等新型數據不斷匯入檔案館,海量檔案數據的匯聚整合成為新的管 理重點。傳統的檔案學將檔案定義為歷史活動的記錄或見證,數據檔案的出現超越了這一認知邊界。因此,審視檔 案概念的內涵,厘清文件、檔案、數據的關系譜系,成為檔案學元理論亟待破解的問題。另一方面,大數據環境引發 檔案管理目的的升華。在數據與知識雙驅動的時代背景下,檔案管理逐步從事后的留存見證向事中的評估決策、事 前的預測預警延伸,從而對傳統檔案管理的目的和邊界提出挑戰。例如,在學生檔案管理中,在線學習行為數據、考試數據等被納入檔案管理范疇,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學生的學習歷史,而且成為評估學習效果、預測學習趨勢的重要 依據,進一步豐富了檔案概念的內涵??梢?,反思檔案管理的功能定位,拓展檔案事業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價值空 間,成為檔案學元理論變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作為檔案學的理論支柱,檔案學基礎理論主要包括檔案整理理論、檔案編目理論、檔案保管理論、檔案鑒定理論 等,是檔案學理論體系的中堅力量。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檔案業務流程正發生重大變革,由此引發檔案學基 礎理論的創新重塑,大數據歸檔催生檔案整理新理念。面對海量異構的檔案數據,傳統的檔案整理模式難以為繼,數 據融合、關聯分析、知識組織等內容成為檔案整理新的著力點。因此,樹立大數據思維,創新檔案數據治理理論,成 為新時期檔案整理理論的重要課題。
3.2 檔案學知識譜系、學科體系的梳理與構建
隨著跨學科交叉融合的不斷深化,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數字人文等多學科理念方法正加速滲透至檔案學研究 中,由此帶來新的研究范式、話語體系和知識形態,引發檔案學學科內涵與外延的動態拓展、知識譜系結構的深度重 塑。檔案學知識譜系是由核心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構成的知識體系,反映了檔案學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的概念范疇及 其內在邏輯 [4] ??v觀檔案學發展脈絡,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演進,檔案學知識譜系經歷了多次范式革新。從檔案文件 時期、電子文件時期再到大數據時期,檔案載體實現了從紙質到數字再到數據的跨越,檔案學研究對象也由實體檔 案、數字檔案向數據檔案延伸,由此催生出檔案數據要素、檔案數據治理、檔案數據價值等一系列新概念。而隨著人 工智能、知識圖譜等新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滲透,智慧檔案館、檔案知識服務、人機協同等新話語應運而生,進一步豐 富了檔案學知識譜系的時代內涵。例如,智慧檔案館的建設使得學生能夠更便捷地通過在線平臺查詢自己的檔案信 息,同時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檔案館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薦、職業規劃建議等服務。由此可見,準 確把握科學技術的發展脈動,持續拓展檔案學知識譜系的廣度和深度,成為新時期檔案學理論創新的重要抓手。
順應知識譜系的拓展,檔案學學科體系正面臨新的重構契機。長期以來,檔案學學科體系大多圍繞檔案事業、 檔案工作、檔案法規等傳統議題展開,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檔案學的發展空間和創新動力。隨著數智時代的來臨, 諸如檔案數據分析、計算檔案學、數字人文檔案等新興交叉領域不斷涌現,由此帶來檔案學學科內涵與外延的拓展。 立足多學科視角審視檔案學學科內涵,創新發展檔案學學科體系,成為新時代檔案學理論的題中應有之義。
3.3 檔案學理論創新發展的前沿問題與未來方向
立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需求,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成為檔案學理論創新的重要命題。在數 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新型治理形態下,政務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檔案學理論亟須立足 于國家數據資源戰略高度,研究政務檔案大數據的治理機制,探索數據采集、共享、開放、利用的路徑,破解“數據 孤島”“信息壁壘”等現實難題,推進政府治理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 時,推進社會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也離不開檔案制度、檔案標準的有力支撐。檔案學理論要主動服務基 層社會治理,圍繞社區檔案、數字鄉村等重點領域,研究社會檔案資源的標準規范,健全覆蓋城鄉的一體化檔案法規 體系,推動檔案治理與基層治理同向發力。
同時,立足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檔案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與發展成為檔案學理論的前沿課題。黨的十九屆 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法律法規??梢?,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已上升為國家 戰略。作為重要的數據資源,檔案數據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有可為。檔案學理論要順應數據要素化趨勢,加快建立數 字化管理平臺,完善數字化管理體系。深化檔案數據產權界定、價值評估、流通交易、安全保護等理論研究,優化檔 案數據開發利用的頂層設計,完善檔案數據治理的標準規范,破除制度藩籬,打通要素堵點,推動檔案數據要素的市 場化配置,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